古建常識
我國的古建筑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并且其獨特的建造風格以及結構在世界建造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科學價值以及藝術性更是不可估量。古建筑也是經過長時間歷史發展遺留下來的,無法再生、再建造,如果受到破壞就無法挽回。在歷史發展中,古建筑由于受到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影響,出現了損壞甚至毀滅的現象,因此需采取有效的修復和保護措施,使古建筑的文化底蘊顯現。
一、古建筑的修復措施
(一)屋面滲漏及瓦件殘損
對于屋面出現大范圍的下陷或者是某些部位出現坍塌等問題,需要確定是否進行某些位置或者是全部再次進行揭墁,然后明確挑頂問題。如果大木結構的損壞情況比較嚴重,需要明確是否需要對局部的構建進行替換或者加固,不能輕易就落架,這些可以利用“偷梁換柱”進行解決[1]。補漏是屋面、大木等結構沒有太多的問題,只是屋面的瓦件出現損壞,加之草木叢生而導致的危險。修繕過程中,只要對局部的揭瓦進行處理就可以。當前修繕工作中,全部挑頂和揭瓦是比較常見的,但是有些古建筑并不需要大范圍的翻修,這樣會使得文物的價值受到不必要的損失。
(二)風化殘損
當前的古建筑中,其石、磚等風化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漢白玉、砂巖類的石件。隨著文物保護費用的不斷增加,文物保護力度逐漸增強,并加強對化學保護方面的研究,在文物保護中,化學保護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效的保護方式。要施工方案設計的科學合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對于不同石件、不同位置的殘損情況,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配比等,并且隨時進行調整,避免全部由施工單位決定,導致失控。此外,不管保護石、還是磚,都需要先對病害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明確原因所在,再找到合適的辦法進行解決,認真負責。
(三)大木結構糟朽變形
古建筑中,大木結構是主要的結構材料,維修工程的性質是由大木結構的損壞情況決定的。對于古建筑的險情而進行的一些臨時的、增加支撐等附加構筑物進行的安全措施就是搶險加固工程。維護保養就是在日常工作中進行保養型的維護處理,比如對屋面的草進行處理,室內的油飾、粉刷等[2]。工程的維修主要有一般性和維修之分,一般性的維修主要是對屋面的局部進行揭瓦、修補墻體、地面修補、化學保護以及大木的修補等。維修工程主要有加附加梁、柱和挑頂打牮撥正等。大木維修就是要對加附加梁柱、柱子墩接等,需要嚴格按照木結構的加固標準以及要求進行,通過修繕的手段使古建筑文物的結構安全,同時需要注意到加固后的外觀與整體建筑相適應,大限度地維護古建筑的原有結構、樣子,其完整性。
二、古建筑的保護措施
(一)加強城市規劃
保護古建筑需要先做好城市的規劃,如果城市規劃出現問題將對古建筑造成無法預估的損失。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得很多大型的古建筑遭到破壞,像上海、北京、南京以及洛陽等地的古建筑保護情況并不理想,很多古建筑在現代化的發展中受到嚴重的損壞。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古建筑保護是當前人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應積極借鑒國內外古建筑保護的實例,市政府應努力加強古建筑的保護力度,對城市規劃進行科學的調整,政府是城市歷史文化保護的首要責任人,因此在城市化進程中,政府需要將古建筑保護作為首要的任務。
(二)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強古建筑的保護
要對古建筑進行保護就是要對古建筑的原狀進行保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以繼續傳承。在古建筑修復工作中需要明確其特殊性,在修復以及保護過程中不能對古建筑的歷史、特點等進行改變。古建筑保護中的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有正確的理論作為指導,對于史料、考古研究、勘測、記錄、分析,實現多學科間的合作與配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對古建筑進行修復和保護。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可以使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古建筑進行修復與保護,使保護措施更加科學??梢允褂萌S激光掃描測量、虛擬現實、數字近景攝影測量等技術手段對古建筑進行保護,雖然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其不能代替傳統的技術手段,因此需要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對古建筑進行科學的保護。
三、結語
現今社會,人們對古建筑修復以及保護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對古建筑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增加,應根據古建筑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修復以及保護措施,促進古建筑的風貌繼續存留。
- 下一個:古建布局怎樣考慮方位方向?